Home Run Taiwan
進 無止境 下一個50年
半個世紀之前,從一家19人的公司出發,
如今成長為海外超過100個分支機構、
員工2萬7千人的跨國金融集團,
站在臺灣金融史的分水嶺,
中國信託要如何慶祝自己的50歲生日?
與其昂揚慶祝,不如感恩凝聚!
挑戰高難度,蘇花路段隧道中,跑者們堅定向前。
跑過東北角海岸,用雙腳感受這片土地的美好。
成為臺灣金融領導品牌,中國信託要感謝的人太多,尤其更要感謝這片土地無條件的滋養哺育。懷抱感恩之心也回應創業時的自我期許,中國信託決定五十壯遊,以腳步環繞臺灣,結實地向未來邁進!
臺灣第一次200小時不斷電1,000公里環臺馬拉松登場了!來自全臺各地民眾與中信人,以9天8夜順時針方向環臺一圈。起跑前,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長顏文隆勉勵所有跑者,不僅要勇敢向前眺望,更要以敬畏之心來堅定腳步,如同這一路以來中國信託走過的歲月歷程。
環臺之路包含一切美麗與險阻,不管晴雨日夜還是逆風上坡,跑者們只能靠著微笑和雙腳,迎接所有的挑戰與驚喜。而這樣的考驗,一如公司草創初期,前輩們衝鋒陷陣推廣業務,無畏艱難,只怕不能達成任務。
每10公里擊掌 傳遞信念
接力交棒的方式也激發了大家同隊一體的熱情與信念,每十公里的擊掌交棒,成為傳遞祝福和期許的時刻,讓原本陌生的跑者們在這裡凝聚成一家人。
一起參與環臺的不只中信員工,更有來自臺灣各地的民眾及許多讓人意想不到的跑者。推著腦麻女兒一起跑的鋼鐵老爸李孟晉、拖著輪椅努力向前的犬山居毛小孩、富源及豐田國小少棒隊、東河國小拔河隊隊員們,帶著各自的故事加入了隊伍。
200小時不斷電 回到初衷
中國信託自許成為推動社會公益的領頭羊,而這些感人故事彷如柴火,點燃了夢想前進的引擎。沿路的民眾不吝以熱情回報:賣西瓜的阿嬤、種田的阿伯,甚至長鳴氣笛加油打氣的火車列車長,人們放下工作,伸出大拇指來替隊伍讚聲加油,這正是支撐中國信託的力量。感謝這片土地上人們的相挺,We are family!
為什麼要舉辦200小時不斷電環臺馬拉松?中國信託下一個五十年又要往那裡走?在第1,000公里處,這些問題都有了答案。因為,中國信託正是這樣一步步,集合眾人一小步;關心員工、關心客戶,關心那些跟自己沒有關係的人,直到大家都變成一家人。
環臺一圈,歷經了日夜風雨的洗禮,建立的里程碑不是跑道的終點,反而是嶄新旅程的起點。中國信託會秉持過去信念,帶著更多的能量和祝福繼續上路,持續開創!
懷抱夢想,跑者們踏上9天8夜環臺之旅。
Home Run Taiwan 環臺馬拉松全紀錄
邁步.今昔
接力200小時 VS 中信50往昔
一群人,不分日夜持續跑著,
挑戰1,000公里環臺馬拉松;
衝鋒飛車隊,不畏烈日風雨,
騎著偉士牌拚業務。
200小時對照50年,平行時空中,
他們有著同樣的心念與毅力。
屬於中國信託的故事,
跨越時空,寫下精采!
熱身>< 蓄勢待發
前無古人,我們就是開路先鋒,
無所畏懼,迎向未知旅程。
大家動作一致,拉筋暖身,準備迎接深夜裡的挑戰。
始終創新,不服輸的精神,寫在中國信託基因裡。難度從來不是考量重點,只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期許每次活動都像掀起新浪潮的社會運動,創造一種新價值,讓社會更美好。Home Run Taiwan,跑向我們成長的土地,探索更多可能!
挑戰天標 大無畏
中國信託五十歲,不需要重提如何從當年的十九人,到現在兩萬七千人,或是有幾家子公司,和多少海外分支機構。中信五十年,沒有敲鑼打鼓、鳴炮點燈,我們期待留下與眾不同的印記,不只讓中信大家庭成員齊聚一堂,還想邀請更多人共同參與,感受臺灣這片土地的愛與美好。
慶生方式歷經無數次討論,最終聚焦於「不斷電」概念,9天8夜200小時不斷電環臺馬拉松,尚未有人敢於嘗試。向來慣於挑戰「天標」的中國信託成竹在胸、無所畏懼。
熱血沸騰 愛就跑
環臺1,000公里,9天8夜裡,不論午夜或日正當中,都有跑者堅持地跑著,只為了把手中的棒子交給下一個人,這個讓人熱血沸騰的活動構想,燃起每個參與者的鬥志。為了挑戰前所未見的「天標」,「熱身動作」必須做滿、做足。事前悉心規劃,從路線設定、雨天備案、跑者接駁、交通住宿、路況掌握、安全補給等細節,歷經一次次溝通和沙盤推演,力求做好萬全準備。
活動的軟硬體規劃做好充足準備,記錄臺灣美好價值的影片也早在數月前持續播送,等待鳴槍時刻來臨,邀請所有參與者,不論是用自己的腳步親近體驗家鄉土地,或是以澎湃熱情為跑者加油,「Home Run Taiwan愛就跑!9天8夜不斷電環台馬拉松」出發,用雙腳、用心,感受臺灣這個大家庭帶給我們的愛與感動。
深夜環臺公路旁,跑者們認真熱身,準備接棒。
以微笑和堅定的信念,為即將出發的自己和隊友加油!
南迴壽卡鐵馬驛站前,跑者們整齊的熱身動作,是晨霧中最振奮人心的風景。
一九六○年代,
臺灣社會正蓄勢待發,
前瞻有為者,為迎向臺灣經濟嶄新氣象,
點燃引領的火炬,讓臺灣也有一間世界級的銀行。
辜振甫先生和辜濓松先生合影照片,陳列於中國信託金融園區文薈館。
土地改革啟動,台泥、台紙、農林、工礦等大型公營公司改組為民營企業,當時臺灣社會與經濟活動產生鉅變,民營企業快速成長,證券交易活絡卻顯凌亂。為了讓這些有價證券有個流通市場可以集中交易,政府責成辜振甫先生籌組臺灣證券交易所,並成立中華證券投資公司。當時,在美國華爾街已展開事業的辜濓松先生,也以行動力挺叔叔辜振甫先生的願景。
辜濓松先生回憶道:「其實我在國外讀書畢業的時候,也在銀行上班,當時成就絕對可以讓我一生無憂無慮,但我總覺得自己學了那麼多東西,卻在國外替外國人做事,這感覺並不舒服。我那時想到應該回國,開一間屬於自己的銀行,讓臺灣也有一間世界級的銀行。」乘著經濟起飛脈動,御風而上,叔姪攜手寫下臺灣金融史新頁。
除了引進金融專業,辜振甫先生以「謙冲致和、開誠立信」精神樹立企業文化,辜濓松先生更以「正派經營、親切服務」為信念,堅定步伐,帶領中信人邁向未來。
鳴槍 >< 全力向前
出發,是抵達終點
最關鍵一步。
顏文隆董事長(左六)與貴賓一起為Home Run Taiwan環臺馬拉松揭開序幕。
來自海外不同種族和膚色的朋友們也熱情加入,體驗臺灣之美。
2016年10月1日清晨,南港中國信託金融園區,人潮陸續湧進。中庭廣場上眾多中信人帶著家人一起開心裝扮,以雀躍心情慶祝中國信託五十歲生日,也為參與Home Run Taiwan環臺馬拉松的跑者們歡呼加油。
暖身操讓在場所有人動起來,第一棒跑者與前來相挺打氣的加油團,燃起昂揚鬥志,迎接長達9天8夜創舉。為讓規模與難度都超標的Home Run Taiwan環臺馬拉松順利進行,中信人總動員,整合資源,只盼透過每位跑者接力串聯,讓無數珍愛臺灣的力量凝聚。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雙腳踏過的每一寸土地,都不再只是地名而已。
逾10國跑者 體驗臺灣之美
200小時不斷電接力環臺,吸引了一千六百位跑者報名參加。起跑第一棒除中國信託金控及各子公司員工與一般民眾之外,還有來自義大利、西班牙、捷克、日本、新加坡、菲律賓、中國大陸、祕魯等超過十個國家與地區的企業主管及駐臺辦事處人員參與,邀請大家以不同方式體驗臺灣之美。
起跑儀式由中信金控董事長顏文隆、教育部體育署署長何卓飛與臺北市市長柯文哲等十二位貴賓共同鳴槍,開啟熱情的序幕。眾多中信人前來助陣陪跑第一棒,展開環臺第一哩路,以壯盛的氣勢,向社會大眾宣告:我們出發了!跑向臺灣每一個角落,用堅定的步伐迎向每一個挑戰!
千人歡聚中國信託金融園區,力挺歷史性的挑戰。
中信大家庭成員以自信的笑容,為跑者們打氣。
出發上路,不管晴雨日夜,都要勇敢迎向前方的每一哩路。
和身旁經過的普悠瑪號賽跑,激起更高昂的鬥志!
向前走,才有路,
進擊是生存最佳良方。
成為一家銀行是中信人心中的目標。這項挑戰,在證券投資公司改組為信託投資公司後,雖向前邁進一步,然因當時法令諸多限制,公司發展不易,該如何突圍成長?
在辜濓松先生一句名言「資金是公司血液!」之下,全力向前衝刺,特別成立業務推廣部隊─衝鋒飛車隊,每一位員工騎著偉士牌機車,無畏烈日風雨拜訪客戶。這是老中信人最艱苦卻也是回憶最多的一段歲月,更為日後業務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除了單打獨鬥,中信人擅長布樁和掃街,發揮致勝功效。布樁,是當時業務推廣最重要工作,目的在建立人脈;掃街,更是中信精神的典範,把商家和潛在客戶找出來,逐一拜訪。
洞燭機先、掌握未來,1974年推出臺灣第一張信用卡。為了在新竹中科院推廣,業務員逐一拜訪方圓十公里內的商店,終於攻下市場。靠著鍥而不捨的衝勁、計畫性的進擊與團結精神,中信人發展出獨特完整而深富謀略的戰術。經歷多年的揮汗播種,1992年改制為商業銀行,中國信託跨入嶄新旅程!
1972年成立業務推廣部隊,騎著偉士牌機車拚業務。
1974年發行臺灣第一張信用卡。
扶持相挺 >< 大家庭精神
獨自一人,可以跑很快;
一群人接力,可以跑很遠!
特別早起參與Home Run Taiwan不斷電環臺馬拉松第一棒起跑儀式,蔡勝安和張瓊文是夫妻檔,也是資深中信人。「公司過五十歲生日,我們一定要參加,就像是家人一起來慶生!」相互扶持從職場到人生,在中國信託大家庭裡,滿是幸福回憶與感謝。
情義相挺,是一股無法言喻的感染力。跑49棒,服務於台灣人壽的陳昱璇,除了和其他中信人從一開始互不認識,因為路跑而變成好友之外,還「自備」一位陪跑友人林喬彬,清晨四點半從高雄騎單車到南迴路段起跑點會合,扛著單車一路陪跑完十公里。這位意外訪客的熱情,讓跑者們士氣高昂,微笑跑完全程。
100棒的吳興傳,則是用生命影響生命的勵志故事。有三十多年跑齡的他,原是身強體壯的運動員,卻意外在八年前罹癌,禍不單行的是同樣罹癌的妻子不幸離世,也幾乎瓦解了他的家庭。他答應妻子會好好照顧小孩,於是他努力讓自己動起來,他相信老天爺留下他半條命,一定是要他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曾是馬拉松選手的他不輕言放棄,除了化療期間沒有運動外,化療後就開始跑步,還笑稱自己三天不跑步就吃不下飯。因為罹癌更能體會病友心中的痛,因而發起運動抗癌活動,號召病友一起跑步、運動健身,彼此相互打氣,跑出生命的活路。
We are family隨身小物,以大家庭的溫暖一路支持跑者們。
專業領跑員陳仲仁的妻子推著嬰兒車一起陪跑,路旁民眾親切揮手加油。
跑者們自創隊呼,同心協力彼此打氣,這樣的情景在9天8夜中不斷出現,驅動著跑者向前行!
士氣高昂的跑者們,在歡笑中留下相互激勵的畫面。
起個大清早,扛自行車陪跑的林喬彬,以義氣相挺,激勵了整個團隊。
抗癌勇士吳興傳,無畏疾病逆襲,堅持跑步不放棄。
跌 倒 也要跑
環臺路跑接近東北角海岸時,第三棒跑者黃佳慧被隧道內凸起的水溝蓋絆倒受傷,路跑三年多來,從未在中途跌倒過的她大受驚嚇,不只手臂上有一大塊擦傷,也磨破了慢跑緊身褲。手臂及膝蓋因傷流血的黃佳慧,在後方隊友的幫助下被扶出隧道,想到只剩下一點五公里就要完賽,很快就決定要繼續跑,她說:「腦中完全沒出現要放棄的念頭!」
「跌倒很大聲,很痛,臉也被撞到,還好隊友趕快扶我起來,沒有什麼大礙,我就繼續跑。」黃佳慧說,她相當珍惜接力環臺的機會,「接力很棒,獨自一人可以跑很快,但要一群人接力才可以跑得很遠,身為環臺的一份子,我覺得很榮幸。」
「跟董事長玩兩把,
感覺像哥兒們一樣!」
松柏會後,辜濓松董事長與同仁合影。
辜濓松董事長向同仁敬酒。
逆風 >< 轉型與挑戰
凌晨強風暴雨中,
迎戰「環臺大魔王」
連續10公里上坡!
出發前十五天,強烈颱風接連來襲,東部山區受創尤深。對工作人員和跑者來說,考驗等同提升了一個層次。
環臺路段最艱難的首推蘇花,一路上坡和懸崖峭壁地形,車道狹窄又有迎面呼嘯而來的大卡車,對跑者是既期待又害怕的高度挑戰;群山環繞且少有人跑過的南迴路段,則因常有落石且交通不便,是另一個讓人嚮往的終極考驗。白天山路已經難跑,如果要在夜晚行進,更讓一般人視為畏途。
有了考驗,就會有人想要挑戰。跑30棒,花蓮瑞穗夜間上坡路段,遠道而來的香港跑者徐廣沛表示,正因未曾有過這種體驗和挑戰,所以特別前來參加。但這次活動有許多跑者不像他這麼有經驗,第一次上路的他們,在風雨的夜晚來到起點,即將面臨難以想像的考驗。
無止境的上坡 上上上
除了受訓之外,47棒的李欣元從沒跑過十公里,更沒想過要在大雨中跑過令環臺跑者最懼怕的大魔王─南迴壽卡段連續十公里上坡。他和另外六名隊員凌晨五點在大雨中踩著積水出發,斗大雨珠刺痛臉龐,眼睛幾乎睜不開,只能在黑暗中頂著探照燈前進。李欣元想說既然來了,就不能放棄。過了一個大轉彎之後,有人想出口號,一起高喊「無止境的上坡,上上上!」口號聲在山中響徹雲霄,最後全隊同時抵達,沒有任何一個人坐上殿後車。
環臺九天,這些橫過高山、越過黑暗,在大雨或烈日中穿過自己各種想像障礙、體能極限的跑者們,不管再怎麼疲倦,最後都是帶著笑容來到終點。也許因為有這些挑戰,逼使他們驅策自己,努力達到一個新的位置,能夠看得更高、跑得更遠;更強壯的自我,正是這段路程帶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雨中清晨,艱難的南迴上坡路段,跑者挑戰體力極限,奮力向前。
別人是跑給雨追,我們是追過大雨!
少有人跑過的蘇花陡坡路段險阻難行,卻有無敵美景相伴。
不怕道路蜿蜒、烈日豔陽,一路上因有跑友相挺,忘卻艱難。
崎嶇道路上滿布落石,跑者們依然無畏向前。
中信人深信,
「變」才是永遠的不變!
1992年改制為商業銀行,全體同仁簽名蓋手印,象徵眾志成城。
一路以來,中國信託不斷在挑戰中達成更遠大的目標,從信託投資公司改制為商業銀行,迎接的不僅是階段性目標達成,也是臺灣金融業競爭白熱化時代的來臨。辜濓松創辦人曾說:「規模就是銀行的競爭力。」改制銀行之前,中國信託資產規模只有三商銀(第一、華南及彰化銀行)的四分之一,當時有所謂的「BT計畫」(意指Beat Three),齊心協力的目標就是超越三商銀。
然而銀行業務複雜程度與信託投資公司相比,天差地遠,必須經歷大規模的改造工程,才能朝目標繼續向前。其中,個金與法金業務的切割便是一例,包括組織架構、業務流程、人事政策等,皆須徹底改變。巨大組織變革與轉型動盪過程中,累積多年的企業文化,發揮無比穩定作用。在中信人心裡,深信「變」才是永遠的不變,「客戶」與「競爭者」,驅使中信人勇於改變。
中國信託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2006年海外結構債、雙卡風暴持續延燒,內憂外患,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倒閉破產,全球金融市場重創,業務受到很大影響。多年來,中國信託經歷風雨,依然屹立不搖,關鍵在於「全體上下一心,共體時艱」,不只高階主管,基層同仁也堅守崗位,中信人面對挫折不服輸的精神,造就了今日佳績。
接棒 >< 使命的推進
路很遠,能堅持下去的理由,
只因前方有家人守候!
接棒的跑者們熱身完畢,拿著完賽獎牌和毛巾排成一列,不遠處上一棒次跑者們列隊跑來。接棒的人高聲加油,交棒的人振奮精神,吶喊中一路跑進交接點。在這裡,人們以掌互擊,瞬間交換角色和意義。即刻,下一梯次的隊伍準備出發,一棒接著一棒,前仆後繼完成Home Run Taiwan環臺馬拉松壯舉。
從屏東枋山起跑的51棒,只有李翊豪、劉燕霖、林宜陞三位中信員工。「我們一定會跑完,把棒次交接下去!」從陌生到戲稱彼此相依為命,三人都不曾跑過馬拉松,沒想到首次考驗竟在南臺灣烈日豔陽下。完全沒有卻步,他們反而鬥志高昂,笑著說要當成在烤箱裡跑步,一路揮汗如雨奔向終點。
跑者們以昂揚的士氣相互打氣,快樂向前奔跑。
10公里完成!跑者們歡喜擊掌,交棒接力。
不同的路跑信念,相同的自信笑容,齊力向前。
一棒傳一棒,原本搞笑的蓬蓬裙化身為使命必達的神聖勛章。
穿著前一棒交接的蓬蓬裙,跑者認真暖身,蓄勢待發。
開始只是時間推進著棒次,但跑者看到前方有人守候等待,再想起先驅者已經跑過的高山曠野,不禁產生另一種參與感,知道自己正置身歷史性的活動中,使命感油然而生。
從36棒開始,跑者傳遞起蓬蓬裙。原本只是因為有趣,但當有人提議要把這件裙子穿回臺北,這搞笑的服裝瞬間化身為神聖勛章,穿上的人猶如當兵背起值星帶;而當有人背起國旗時,活潑的隊伍彷若有了歷史的重量,緊接在後又加了各種信念布條,每一棒次各自精采,因為不同的跑者懷抱各自的夢想而來。人們在前進中感受共同的節奏,激發更多熱情與創意,接力就是傳承,擊掌加油,帶著上一棒的祝福,跑者們用力向前跑去!
跑 魂 不滅!
環臺過程中,吸引不少素人好手參加,其中年紀最大的一位,是六十五歲來自高雄的謝耀昌。綁著紅色頭巾的謝耀昌,嘴上的鬍子和頭髮都已呈現灰白色,但他心中的跑魂不滅,至今已完成超過五十場路跑活動。即使年紀比其他參賽者大上不少,但在完成十公里的環臺接力後,他表示還想繼續跑下去,希望跑遍臺灣每一個縣市。
不管在現代或未來,
不懂得運用資訊科技
去掌握金流,
就沒辦法做銀行。
挑燈夜戰的辦公室裡,超越自我,是中信人的一致目標。
前瞻時代潮流脈動,中國信託改制為商業銀行之後,除了組織改造,更積極加速電腦化工程,建置新銀行系統以及電子商務。當時擔任銀行總經理、大力推動數位化發展的辜仲諒先生認為,「不管是現代或未來,不懂得運用資訊科技去掌握金流,就沒辦法做銀行。」憑藉中信人對於任務的使命必達與面對難關的韌性,順利突破資訊系統轉換的挑戰,讓產品研發與客戶服務突飛猛進。
中國信託銀行董事長童兆勤表示,「因為資訊系統的建構扎下堅實基礎,中國信託得以在海外開展新業務,而了解產業、調整組織架構、分散風險的控管方式,也讓公司安然度過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危機。」
創新求變,一直是中國信託重要的核心價值觀。「金融商品沒有專利權,想要持續領先就得創新。」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指出,創新也可以是舊酒換新瓶,先領先一小段時間,然後以獨特的技術及服務慢慢拉開與競爭同業的差距。以數位分行為例,中國信託的智慧生物辨識,包括指靜脈ATM無卡提款、數位迎賓互動牆、人臉辨識技術等,幾乎都是臺灣金融業獨家或首家導入。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強調,「數位化只是工具,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才是真正的目的。」
在金控策略發展方向上,除了銀行本身業務自發性成長,跨足保險事業,更是一項重要里程碑。2011年中信金控併購美商大都會保險公司在臺子公司,跨足保險事業領域,2014年進一步完成與宏利人壽臺灣分公司併購案,2015年台灣人壽保險公司正式加入中信金控,有效發揮雙品牌綜效。
為客戶、家園打造更美好的明天,中國信託以茁壯蓬勃的生命力,持續向前!
守護與打氣 >< 服務與信念
安心,因為有你的守護。
堅持,來自你的打氣。
深夜守候的工作人員,閃爍著燈光迎接跑者抵達。
專心跑步是一個人的事,但放心路跑卻是一群團隊的責任。路況漫長多變,看似孤單的跑者背後亦步亦趨地跟著一群人,一群戰戰兢兢、克盡己職的專業團隊,他們負責讓衝刺的人沒有後顧之憂,邁開雙腳只管大步向前。
這次環臺馬拉松規模龐大複雜,行進間涵蓋的作業面向包含前期規劃、隨行保護、後勤補給、機動支援、行政指揮、影像記錄等。每棒次約十多位跑者在路上跑,周遭卻有將近百位工作人員瞻前顧後,確保活動安全完成。
行政指揮與後勤補給的重責大任分三班二十四小時無休進行。每一棒次更有專業領跑員、前導車與殿後車隨行,確保跑者安全。為保持沿途水分與熱量充分補給,規劃每隔二到三公里就設置補給站,但有些路況特殊,例如蘇花公路過於狹窄,在安全考量下根本無法設置補給站,工作人員想出隨車補給方式,每三公里左右就有隨行機車靠近跑者,讓補給順利進行。
半夜的路程能見度差,有些路段甚至沒有照明,工作人員會提早抵達預定位置,他們亮起燈光,讓跑者在遠處便可看見,接近棒次交接點時,聽到有人揮手加油,彷彿家裡守候的人出來迎接。在漆黑陌生的夜裡,這樣的情景能鼓舞跑者疲倦的心靈,讓他們露出笑容,輕快地跑進交接點。
堅守崗位,默默守候;在需要的時刻,貼心送上溫暖關懷。一路走來,這也是中信人平日工作的寫照。
工作人員仔細準備各項補給品,為跑者補充體力。
為跑者別上棒次名牌,上場時刻即將到來。
每間隔2至3公里設有補給站,貼心為跑者補充水分與熱量。
工作人員一路上細心提醒、關懷陪伴,與跑者們共同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最 慢 速 開路先鋒
五十三歲的環臺前導車騎士許文章,不是在盡情飆速騎乘,反而得用六到七公里的時速陪著跑者,來到上坡路段時速更得降到四到五公里左右,相當耗費體力以及專注力。在九天的環臺路跑中,每日騎八個小時,儘管屁股痠痛,仍盡責為跑者留意路況,護衛安全。
雙臂帶著護套,脖子圍上毛巾遮陽,皮膚黝黑戴著墨鏡,酷勁十足的許文章本身也是路跑愛好者,這次用不同身分參與環臺 ,「我也想跑啊!但這次工作是保護好跑者。」
「在中國信託,
服務是一種思想、
一種信仰、一種力量!」
中國信託免付費客服專線深植人心。圖為2000年形象廣告。
080-024-365是大家耳熟能詳的24小時、365天免付費客服電話。見證這段臺灣金融業服務傳奇,是現職中國信託銀行客戶關係服務處的童惠霖副總經理,她引用有「信用卡教父」美稱的羅聯福先生名言:「在中國信託,服務是一種思想、一種信仰、一種力量!」
在中信廣大的客服網絡中,有著無數感人的故事。某個故事的主角曾是中國信託信用卡用戶,因為犯案被關進牢裡,家人很不諒解,拒絕跟他往來。服刑期滿時,所有家人都不知道,他身上也沒有錢,奇妙的是他只記得中國信託080-024-365的免付費客服專線,於是他撥了電話,希望客服人員幫忙聯絡家人,他的家人接到電話後,感動之下盡釋前嫌。
「我還能為客戶多做什麼?」是每一位中信人的堅持,無論是深夜的街邊求助、海外的身無分文、家人遭受重大傷害等突發狀況,都在客服人員不放棄溝通、尋求協助下,做出最好的安排,這些都超出中國信託客服人員原本工作職掌的範圍。
不僅在個人消費金融的服務上,中國信託對企業客戶的服務,同樣有口皆碑。幾次金融風暴,中國信託以穩健經營挺過動盪,更堅持「雨天不收傘」,為身陷困境的客戶提供助力。除了傲人的金融專業,中國信託長期耕耘的國際金融平臺,更為許多企業站上世界舞臺提供最佳後援,也正因為這份對客戶服務的堅持,中國信託成為每位客戶夢想的推手,守護每一個真切的希望。
終點也是起點
9天前,跑者們從這裡出發,
完全無法預期有何種風景與險阻。
抗癌媽媽吳月華在眾人歡呼聲中跑回終點。
2016年10月9日午後,中國信託金融園區中庭廣場上迎著風雨聚集了許多人,歡迎Home Run Taiwan環臺馬拉松100棒跑者回到終點。當天也是中國信託的家庭日,廣場上擠滿了先前棒次跑者帶著家人,心情興奮無比,高喊加油。
廣場大螢幕播放起這次路跑的影像紀錄,看著隊伍穿越危險的蘇花,在黑夜與大雨中通過無止境的上坡,一棒棒往前傳遞,許多人不禁紅了眼眶。懷抱一個個心中夢想,勇氣與信念驅使每位跑者超越各種障礙,朝終點一步步邁進。
1,000公里即將達成,200小時也進入倒數計時。別具象徵意義的100棒次由超馬好手、抗癌勇者,以及九位迎接五十歲生日的中國信託同仁組成。今年五十歲的中信員工石林序抵達終點,沒料想到等著為他獻上完賽獎牌竟是自己的妻子,喜出望外。原本只是到現場加油的石太太,也順利完成這項「祕密任務」,寫下這難忘的一刻!
背著國旗的100棒跑者激動展開雙臂,與夾道歡迎群眾逐一擊掌。
9位與公司同齡的中信員工跑者,由家人獻上完賽獎牌,滿臉驚喜。
Home Run Taiwan只是一個開端!9天8夜我們用身體耕耘了這片土地,感受了人們對於夢想的追求,還有對生命的珍惜與執著。未來,中國信託將繼續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傳達對這片土地與人們最真誠的關愛,期待見到每一張笑臉因愛而閃亮。
顏文隆董事長及中信主管冒雨迎接,擊掌歡迎100棒跑者抵達終點。
老 照 片 牽繫奇緣
中國信託總部搬遷到南港新家時,曾舉辦徵求老照片活動。石林序和太太翻箱倒櫃找出當年的婚紗照,那時兩人正巧在剛落成的中信信義區總部合影。找出老照片後,一家三口再回到同地點留影,作為今昔對照,這組照片還在內部活動中獲獎。回想當年拍婚紗時,壓根沒想到有一天會成為中信員工的石林序,與家人都很珍惜這段奇妙的緣分。
五十年來,
關懷社會的初衷不變,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半世紀的努力回首一望,我們發現,正面的能量終究會回到自己身上,走過的每一個里程碑,既是階段性的終點,更是嶄新的起點。
「啟動愛的循環,可以帶來不一樣的改變。」1985年,辜濓松先生發起「點燃生命之火」愛心募款活動,是臺灣第一個由民間企業發起為弱勢兒童募款的慈善活動。當時,「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別說在臺灣,在世界先進國家也才剛萌芽。涓滴愛心匯聚成河,三十二年來共募得善款超過新臺幣十八億元,幫助逾四十萬名弱勢兒童。
中信金控行政長高人傑記憶猶新,「過去辜濓松董事長主持公司動員大會,其中只有兩項表揚,一項頒給資深員工,另一項則是頒給傑出的志工。」中國信託對於公益的重視,日積月累深入中信人血液裡。
2004年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成立,挹注企業的動能,公益推廣效益倍增。從「點燃生命之火」關懷飢餓貧童,推動「信扶專案」,協助弱勢家庭脫貧,到近年發起「愛接棒」、「臺灣夢」計畫,希望孩子有人陪伴、有人關愛,幫助孩子建立夢想;擔心孩子交到壞朋友而染毒,成立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積極投入教育與宣導,進而捐贈中信金融管理學院連結教育與就業,更透過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推廣藝術文化,豐富生活內涵。這些公益事業原本看似互不關聯,然而回顧這些走過的軌跡,深究其中脈絡,實則環環相扣,緊密串聯。
五十年來,中國信託從未停下腳步,為了肩上的使命,持續向前。一路上,走過無數個階段性的里程,我們在此眺望未來,無所畏懼。因為,一路走來,有更多人加入、更多人守護,我們已經變得不同。愛,讓我們家在一起。
轉身.接棒
先驅者迎風而來,我們擊掌接棒前行。
銜接以同樣穩健的步伐,繼續邁進下一個50年。
轉身回望過往,那些汗水、喝采、歡笑、感動,
以及信念撐起的這條路,
讓我們得以眺望遠方毫不畏懼。
未來的腳步,仍將全力迎向挑戰,不斷超越。
中國信託與臺灣並肩成長
50年前,臺灣從農業社會剛剛轉型,
國民生產毛額約 249美元;
2016年,已超過2萬美元。
半世紀以來,臺灣以驚人的成長,
躍升為舉世矚目的經濟體。
身為臺灣金融服務業的領導品牌,中國信託每一次搬遷,都與臺灣社會的發展並肩前進。1966年,中國信託的前身中華證券投資公司設立於臺北市館前路,此地金融同業林立,館前路亦被戲稱為「管錢路」,堪稱為臺灣華爾街。
1971年,中國信託投資公司購置青島西路七號部分樓層作為辦公處所,當時員工人數不足百人。政府積極推行的「十大建設」,以及石化、鋼鐵工業的發展,促進了臺灣各項產業的快速升級。1978年,中國信託投資公司營運穩健成長,信託資金突破新臺幣一百億元,再度遷址至重慶南路一段的重慶大樓。
1980年代,臺灣中小企業的出口貿易行遍全球,臺北市松江路、南京東路一帶,因群聚許多中小企業辦公室而成為財富最密集的區域,尤其有「臺北最美街道」之稱的敦化北路至民生東路,更成為許多公司設立辦公室的熱門地段。因應業務擴充,中國信託投資公司在敦化北路一百二十二號打造現代化辦公大樓,並於1984年遷入。
1992年中國信託改制為商業銀行。前瞻的眼光望向未來,辜濓松董事長在當時仍遍地雜草叢生的信義計畫區選定了地點,親自監督興建位於松壽路三號的信義大樓;1996年正式進駐,成為信義計畫區的第一家金融業,而信義計畫區亦逐漸享有「臺北曼哈頓」的美譽。
從1980年代後期臺灣開始發展資訊與科技產業,至今成為全球高科技產業鏈中重要一環。2009年,因應臺灣未來願景與都市發展型態轉變,中國信託於極具發展潛力的南港經貿園區動土興建新企業總部。2014年12月,「中國信託金融園區」以傳統四合院空間配置,「山」字形狀環抱的三棟大樓,成為南港新地標。
1966
中華證券投資公司成立,經濟部次長楊家麟蒞臨致詞,右為中華證券投資公司董事長辜振甫.
1971
中國信託投資公司開幕酒會,辜振甫與辜濂松兩位創辦人合影.
1971
中國信託投資公司搬遷至青島西路女青年大樓,經濟部長李國鼎(中)蒞臨剪綵.
.中華證券投資公司奉准為證券承銷人,開辦證券承銷業務,為臺灣資本市場中第一家民營證券承銷機構。
.購置臺北市青島西路七號女青年會大樓之一、二樓,作為新的辦公地點。
.本公司取得證券承銷商與自營商執照。
.開辦租賃業務,首創國內以租賃方式辦理機器設備放款業務。
.成立業務推廣部隊,推廣同仁騎著偉士牌機車勤跑業務。
1973
新舊任總經理辜濂松(左),王祝康(右)交接典禮,常駐監察人沈琰監交.
1976
創業十週年慶祝大會, 董事長暨全體董監事與資深同仁合影.
1977
舉辦第一屆中華女子高爾夫公開賽,提倡國內高爾夫運動.
1978
重慶大樓落成啟用,辜振甫董事長主持剪綵.
.本公司加入為國際銀行信用卡協會之會員,成為推廣該協會所發行之MasterCharge信用卡在臺地區有關業務代理。
1984
敦化北路大樓落成慶祝大會,副總統李登輝蒞臨致詞.
1985
舉辦第一屆「點燃生命之火」愛心募款活動,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慈善勸募活動。
1989
信託基金衝破千億大關,同年購入莫內名畫「翠堤春曉」。
1992
印尼雅加達辦事處開幕,中國信託積極拓展海外布局。
.在臺北市敦化北路一百二十二號破土興建中國信託辦公大樓。
.獲准成為中央政府公債之經銷單位。
.財團法人聯合簽帳卡處理中心成立,辜濓松總經理當選為董事長。
.購置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內名畫
「翠堤春曉」,提升臺灣藝文水準。
1992
改制為商業銀行,全體同仁簽名蓋手印,象徵齊心協力、眾志成城。
1996
辜濓松董事長獲頒外交部一等外交獎章。
1996
成立三十週年,信義大樓落成啟用。
.於倫敦、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等地設立辦事處,開啟中國信託海外布局。
.台灣第一家設立客戶服務中心的銀行。
.奉准率先開辦員工持股信託業務。
.成立三十週年及信義大樓啟用。
.印度新德里分行成立,並設立菲律賓子行。
.菲律賓馬尼拉辦事處開幕,菲國總統羅慕斯親臨致賀。
.香港辦事處開幕。
.金融卡發卡量突破二十萬張。
.辜濓松董事長當選工商協進會理事長。
.推出網際網路(Internet)服務。
.臺灣金融業首創之作業處理中心開幕。
.本國銀行第一家行外無人銀行─西門自動化服務區啟用。
1997
香港分行與印尼子行相繼成立,海外據點數達二十處。
1997
印尼子行開幕,為當地唯一臺資銀行。
2002
中國信託金控成立暨掛牌上市酒會。
2002
胡志明市分行開幕剪綵。
.配合組織改造,成立「個人金融事業處」與「法人金融事業處」。
.開辦網路銀行收單業務,完成第一筆SET(網路安全付款機制)交易,及MasterCard全球第一筆SET跨行交易。
.首創便利商店ATM 服務。
.納入美國中信銀行,包含一家貸款辦事處及十七家分行,海外據點達五十三處,金融版圖擴及北美。
.完成RMS(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ystem)資料倉儲系統之建置,為臺灣第一家建立資料倉儲系統之金融業者。
.行為評分卡與策略管理系統上線,為臺灣金融業率先引進評分表及決策系統。
.完成銀行及信用卡RMS系統資訊之整合,並建立銀行獲利模型。
.推出全臺第一張具有刷卡消費功能VISA金融卡。
.開辦「國內應收帳款承購業務」,為臺灣最早開辦業務之銀行。
2003
北京辦事處開幕, 前進中國大陸市場
香港九龍分行開幕,為兩岸三地華人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2004
信用卡發卡歡慶三十週年。
.推出市場首創「定儲利率指數計價(ARMs)」房貸產品。
.本行OBU與大陸十四家銀行合作建構通匯網路,為本行與大陸銀行直接業務交流開啟第一扇門。
.為首家提供客戶付款外包「整合付款服務(e-pay)」的銀行。
.首創「網路即時分期付款」服務,提供更多樣化、便利的付款機制。
.開辦臺商連通帳戶業務
(I-account & Facility link),提供客戶最快速、最完整的跨國金融服務。
.與大陸中國銀行江蘇省分行簽訂兩岸第一宗金融業整體合作備忘錄。
.設立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香港九龍分行開幕,為兩岸三地華人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成立「作業風險組織」,率先響應實施「新巴賽爾資本協定」。
.首家推出「ATM愛心捐款」,持任一銀行晶片金融卡,均可在7-ELEVEN ATM輕鬆完成捐款。
.取得第三屆公益彩券發行權。
2006
成立四十週年,員工人數突破一萬人。
2009
南港企業總部動土典禮,副總統蕭萬長(左一)與董事長辜濓松共同主持。
.發行悠遊聯名卡,捷運、公車感應交易,一卡在手輕鬆悠遊。
.首創網路銀行轉帳簡訊動態密碼(OTP)服務。
.中國信託「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榮獲BSI國際認證,為臺灣第一家通過AA1000、GRI G3雙重國際查證標準之金融業。
.標得花蓮企銀,全臺分行通路增為一百四十二家。
.推出結合icash及信用卡功能的「icashwave」,首創電子錢包與信用卡功能。
.與Yahoo!奇摩共同建置「Yahoo!奇摩輕鬆付」服務平臺,提供網路買賣雙方更安全的線上金流交易環境。
.開辦人民幣現鈔買賣,提供人民幣雙向兌換服務。
百坪公共開放空間,創下臺北市民間開發案新紀錄。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首度參與內政部評鑑,即獲評「優等」殊榮。
2011
推出臺灣第一個由民間企業發起的創新脫貧模式─「信扶專案」。
2011
併購美商大都會人壽,跨足保險事業。
2012
上海分行開幕,海外分支機構達六十七處。
2012
辜濓松董事長榮獲日本政府頒贈「旭日重光章」,與家人合影。
.「信扶專案」正式啟動,臺灣第一個由民間企業發起的創新脫貧模式,外界稱為「臺灣版窮人銀行」。
.標購大都會人壽並更名為中國信託人壽保險公司,正式跨足保險事業。
.辜濓松董事長榮膺亞太商工總會(CACCI)「傑出貢獻獎」。
.辜濓松董事長榮獲美國艾森豪獎金會「2011年傑出校友貢獻獎」。
.中國信託資產管理公司轉投資的仲信國際租賃公司上海總部開幕,布局大中華金融版圖。
.與中國銀聯簽訂合作備忘錄(MOU),開啟兩岸金融合作新里程碑。
.辜濓松董事長榮獲日本政府頒贈象徵企業界最高榮譽「旭日重光章」。
.亞太商工總會榮譽會長辜濓松榮獲尼泊爾總統頒贈「特殊成就獎」。
.辜濓松董事長病逝美國紐約,顏文隆接任中國信託金控董事長。
2013
冠名贊助兄弟隊,支持臺灣棒球。
2014
併購日本東京之星銀行感恩酒會。
2014
「中國信託金融園區」正式落成啟用。
.中國信託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收購日本東京之星銀行,強化日本市場經營。
.率先開辦全臺首檔「寶島債」業務,發行額度人民幣十億元。
.冠名贊助兄弟隊,支持臺灣職棒產業永續發展。
.亞洲銀行家協會(ABA)追贈中國信託金控創辦人辜濓松「終身成就獎」。
.首家取得核准發行美元、日圓及歐元三種幣別雙幣信用卡之金融業者。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與美國司法部緝毒署DEA教育基金會簽署合作備忘錄,攜手推動反毒教育工程。
2015
舉辦第一屆新舞臺藝術節,為藝術教育向下扎根。
2015
成立反毒教育基金會,為首家臺灣企業捐助專職反毒教育機構。
2015
連續五年舉辦女子高爾夫公開賽,培養潛力新秀站上國際舞臺。
2016
成立五十週年,為臺灣最國際化的金融機構。
2016
第三十一屆「點燃生命之火」愛心募款活動點燈,持續幫助更多弱勢兒童。
胸懷四海 以愛為家
愛,沒有國界;關懷,不分你我。
愛在那裡,家就在那裡。
越南胡志明市分行公益活動,關心當地學童學習狀況,傳遞We are family的品牌精神。
中國信託的未來在那裡?遠大的眼光眺望未來,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創辦人辜濓松先生早就看到,中國信託必須走出去,走向國際。
身為臺灣第一位「無任所大使」,辜濓松先生的國際觀,深深影響著中信人。自臺灣退出聯合國後,辜濓松先生便決心以一己之力,運用個人時間、金錢及人脈關係,推動經貿外交。他曾創下一年飛行里程數繞地球近二十圈的紀錄,繞著地球跑的視野格局,建構起中國信託以全球為藍圖的挑戰。
We are family飄洋過海 讓愛落地生根
We are family的品牌精神,也和企業文化一起飄洋過海,逐漸落地生根。許多海外分子行已成立超過二十年,如菲律賓子行、印尼子行等,都積極投入社會關懷,發揚志工文化,為當地社區帶來活力與希望。
根據當地研究機構2011年的調查,超過60%的菲律賓國小學童不懂得如何閱讀書籍,且大多數公立小學都沒有自己的圖書館,學習資源相當匱乏。為幫助當地弱勢兒童提升閱讀能力,菲律賓子行與菲律賓National Book Store Foundation, Inc. (NBSFI)合作,共同發起「Better Readers, Brighter Future」活動,希望透過行動圖書車方式,深入偏遠地區,改善菲國學童的閱讀問題。
印尼子行則在2012年贊助約新臺幣一千五百萬元,讓創校已有二十年的雅加達臺灣學校第二校區能順利動工,擴大幼兒園及小學部的規模,改善臺籍與外籍單身教師的住宿環境,協助網羅優秀教師,減少流動率,嘉惠莘莘學子。
2013年11月超級強烈颱風「海燕」肆虐菲律賓中部,造成超過兩千人罹難,數十萬人流離失所,菲律賓子行很幸運地並未因「海燕」造成損失,六百八十三名員工也全數平安。眼見當時災情嚴重,秉持「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人道救援精神,菲律賓子行捐款新臺幣一千萬元協助災區重建。
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是中國信託的重要核心價值,隨著企業國際化發展與布局,這樣的觀念也在海外據點不斷擴散傳承,形成一股溫暖的企業優良文化。四海一家,中國信託一步步實踐這樣的理想。
溫暖的關懷無國界,菲律賓子行愛心志工為小朋友們說故事。
隨著國際化腳步,落實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價值也在海外落地生根。圖為中國信託銀行美國子行大樓。
啟動愛的循環
為了孩子的笑容,我們始終相信,
愛,可以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南投縣新街國小少棒隊小朋友,開心享受打棒球的快樂。
以燈傳燈 永不止息
1985
臺灣第一個由民間企業發起的愛心募款活動展開。
2016
超過30年不間斷的「點燃生命之火」,是臺灣歷史最悠久的慈善募款活動。
1960年紐約,雪花落下,耶誕樹上的燈一盞盞亮了起來。人們抬頭仰望,伴隨著祝福的音樂聲,溫暖不禁自心底湧起,生命多麼美好!這一念心動,觸發中國信託金控創辦人辜濓松先生投入社會公益。
在美國時代廣場感受到耶誕點燈的歡樂溫馨,辜濓松先生回臺後卻看到臺灣弱勢孩子們因貧困而瑟縮著過冬,他和夫人辜林瑞慧女士深感不捨。在一次耶誕餐會結束後,辜林瑞慧女士看到桌上剩下許多食物,覺得很浪費,於是她將食物打包,送到臺北住家附近的孤兒院與院童分享,就是這份善念,頓時感染了大家。辜濓松先生在1985年發起「點燃生命之火」愛心募款活動,以「點一盞燈,照亮一個生命」為主題,開始募集善款照顧貧困弱勢孩子們。
以愛而起的火苗,一路傳承,也燃起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更大願景─他立志不只「讓臺灣沒有挨餓的孩子」,更要想辦法「徹底解決臺灣社會問題」!
投入公益30年 讓愛傳更遠
不只點燈照亮,還要推倒高牆。三十多年的公益投入,來到此刻,考驗更為巨大艱困。而夢想雖已成形,卻苦無前例依循,中國信託也不推託,窮企業一己之力,以天涯行腳般的堅持,不斷嘗試改進,從早期直接捐錢,近年來對外募款整合資源,並與社福專業機構攜手同步進化。現在,中國信託在公益這條路上,已經開創出一番新的局面。
五大公益面向,涵括慈善、體育、藝文、教育、反毒。戰戰兢兢但結實地邁出每一步,走向對臺灣社會的終極關懷。從扶助到支持、陪伴、分享、培育與守護,就像當年那棵巨大耶誕樹上的掛燈,中國信託有無數的心願,一盞一盞接續著往高處亮起,讓更多人們看見。這一念接著一念,中國信託衷心期盼,火能傳得更久、能傳得更遠,讓這片土地更美好!
為了夢想 你願意多勇敢
那是一個溫暖的午後,五月的陽光為新北市尖山國中操場鋪上一席暖床,全校四百多位孩子怯生生地看著躺臥在地的「大人物」,空氣中瀰漫著好奇與疑惑。
「誰敢從我的身體跳過去?」拋出這句話的人是國際知名舞蹈家許芳宜,只見她忽而側身、忽而翹腳,用肢體隨興組成「變形跨欄」,一開始上場的孩子很害羞,只敢輕輕地「跨」過許芳宜的身體,但一次次地跨越伴隨著老師的鼓舞,讓大家膽子越來越大,甚至勇於挑戰花式後空翻;這堂課,孩子們身體鬆綁了、表情綻放了、勇氣回來了。
中信╳許芳宜偏鄉共舞 鼓勵學子追夢
「我其實滿緊張的,怕他們重心不穩,一腳踩在我身上,但我就是要鼓勵他們『跨出第一步』!」許芳宜說,第一步真的很重要,因為許多偏鄉孩子受限於環境及家庭,對未來沒有期望,甚至不敢有夢想。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邀請許芳宜到偏鄉「共舞」,就是要傳遞「勇敢追夢」的力量!許芳宜當年報考國立藝專,芭蕾舞只考三分,但勇敢堅持夢想的她,最後一躍成為國際知名舞蹈家,許芳宜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孩子:「想像有時會帶來恐懼,讓我們在原地踏步,鼓起勇氣跨過去就突破了。」
跨越城鄉 豐富藝術存摺
中國信託投入偏鄉藝文推廣的種子要從2009年說起,當時主動贊助「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計畫」,這一投入就是八年,直到現在仍繼續支持368鄉鎮市區演出。「中國信託是非常好的兄弟,更是老朋友。需要幫助時去找他,永遠會站在你的立場想。」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說:「我們相互都很真誠,相信與認同我們在做的事是真正的公益。」中國信託對紙風車的信任,是最重要的精神支持,對李永豐執行長而言,這遠比金錢上的支援更可貴。他認為中國信託為企業樹立一個典範,「如果五十年後,所有的企業都這麼做,中國信託就成功了。」
力挺紙風車文教基金會推動的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為孩子開拓藝術文化視野。(上圖)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舉辦「大師傳承」講座與工坊,許芳宜和學生們以快樂的肢體語言創作「身體藝術品」。
給孩子視野,讓孩子打開創意,就是投資孩子的未來。為孩子打開一扇「看見世界藝術」之窗,中國信託不只走進偏鄉,更邀請偏鄉孩子走出來!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新舞臺藝術節」LOVE & ARTS公益場,兩年來邀約超過三千名偏鄉學子,其中九成的孩子是第一次進到表演廳。臺南市新嘉國小的老師在表演開始前,特地幫全校學生上了一堂藝術先修課,帶著務農家庭的孩子認識劇場禮儀,讓孩子透過親近藝文,開啟不同的視野。
每一次讓孩子看見藝術之美,都是創造一個改變的機會!中國信託推動藝文公益,就是要豐富大家的藝術存摺;讓藝術跨越城鄉、跨越心的距離,住進每一個孩子心中,擁抱「做夢的勇氣」,才能走得更遠。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積極推廣「育教於藝」的理念,自2015年起, 新舞臺藝術節及大師傳承講座皆邀請重量級藝術家傾囊分享,包括白先勇、許芳宜、董陽孜、魏海敏(左起)等多位大師,為莘莘學子打開「看見世界藝術」之窗。
一起築夢!圖為「臺灣夢」計畫嘉義縣中庄社區築夢基地20位扶助學童及社區居民共同繪製。
「臺灣夢」計畫首座築夢基地在彰化縣埤頭鄉大湖社區正式啟動,辜仲諒董事長(左五)和孩子們共同體驗社區特色農作。
公益路上 看見的先驅者
「我想媽媽……」國小二年級的心心不到一百公分高、體重只有十二公斤,明顯比同年齡孩子矮了兩個頭以上,媽媽到大城市掙錢,將心心託付給村莊的親戚阿婆照顧,心心會偷偷趁著阿婆撿回收物的時候,跑回家看媽媽回來了沒。「那個張雅惠也一樣,她媽媽也沒有回家。」心心瘦小的身體裡,藏著一顆孤單的心。後來,透過「點燃生命之火」的善款,心心吃得比較營養了,也獲得學習上的幫助。
點一盞燈,散發光與溫暖,讓生命影響生命,是「點燃生命之火」最核心的價值,希望對「心心們」伸出援手,為臺灣這片土地創造更多幸福。中國信託有願景、有策略地深入社會,從最早的捐款,到向社會募集善心,再和社福機構及社區志工們成為合作夥伴,攜手走自己的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第二個家 補齊孩子家人角色
從「點燃生命之火」的活動調查發現,偏鄉有三成六的孩子放學不回家,在村子裡閒晃、流連網咖,成了偏鄉遊童,不少人意外受傷、被陌生人騷擾或被霸凌,五成的孩童必須自理晚餐,有一餐沒一餐,連有沒有吃、吃了什麼都沒人知道,成為「隱藏版的弱勢」。因此,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經歷了海角天涯行腳式的訪查,「臺灣夢」計畫應運而生。
國小六年級的小麗在學校被排擠,女同學嫌棄她臭、頭髮油、衣服髒,不願與她交朋友,志工關心後發現,來自單親家庭的小麗和爸爸同住,但爸爸沉迷網路遊戲而疏於照顧,小女孩發育了不懂得要穿內衣,連最基本的刷牙、洗澡的日常都不在意,臺灣夢築夢基地專案人員昀瑾很感慨地說:「孩子不是放著,就會自己長大啊!」
父母離異、九歲的小恩跟著祖父母居住,他有個外號叫「脫韁的野馬」,上課走動吵鬧、捉弄同學、團體活動不合作,放學後,志工媽媽會到學校把他和其他孩子接到臺灣夢基地,陪著讀書寫功課,並且煮飯給他們吃,七點下課,孩子們陸續回家後,這匹好動的小野馬沒多久又跑回來,「家裡都沒人,所以我不想回家。」聽到這句話,專案人員六如媽媽很難再開口趕人,她知道「基地是孩子的第二個家」,在這個家裡面,儘管彼此沒有血緣關係,卻連結得比親人更深。
當愛開花結果,看見孩子改變。臨著太平洋的宜蘭縣南澳鄉東岳社區是個泰雅族的原住民部落,經濟條件不富裕,多數父母外出討生活,孩子不只出口成「髒」,看見的世界也很狹隘。於是臺灣夢基地的返鄉青年欣美找來各行各業夥伴和小朋友分享故事,現在孩子敢夢想了,想當醫生、魔術師、探險家,欣美笑著說:「他們常常變啦,你明天來問可能又不一樣了。」
點一盞燈 授人以漁
知名作家龍應台曾表示,「如果一個人願意在你所見的表面多走三哩路,走出去、走到背面,可以看到社會很深的角落,發現一輩子沒發現的東西。」這也是中國信託關心的問題,但雪中送炭遠遠不夠,還要「授人以漁」,幫助偏鄉弱勢孩子改變自己的未來。
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讓反毒特展「活起來」,以高科技互動方式讓大眾認清毒品真面目。
毒品瘟疫 豈能置身事外
曾經有個身影,抱著三歲孩子往醫院急診室狂奔,希望從死神手中搶回誤食毒品而奄奄一息的孩子,但來不及長大的小生命還是在他懷裡殞落,「孩子的媽媽因為吸毒,兩眼空洞無神呆坐一旁,沒有任何反應,這一幕讓我太震撼了!」當年那個擔任國外志工的身影,正是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救不回小生命的那份痛,直到今日還在心上,亦埋下中國信託投入反毒教育的種子。
父母吸毒,對孩子造成的傷害,遠遠超出想像。長期從事慈善工作的辜仲諒董事長透露,他曾在一次偏鄉訪視中,想遞糖果給被吸毒媽媽遺棄的孩子,但那孩子遲遲不敢伸手接糖果,眼神充滿恐懼,「那是我這輩子看過最無助的眼神,那雙眼睛裡充滿不信任,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孩子的無助,再次堅定反毒的決心,2015年8月成立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推動反毒教育,希望能為孩子點一盞燈,「教育知毒,攜手反毒」,讓他們認識毒品真正的模樣。
拜託香水師 調出毒品味
你,聞過K他命的味道嗎?「這也太臭了吧!好刺鼻!」
你,知道自己如果吸毒會變什麼模樣嗎?「看起來又老又醜,太嚇人!」
知毒才能反毒,因此中國信託大膽嘗試,讓反毒特展「活起來」,透過各種高科技互動,讓原本對反毒「無感」的民眾,藉由嗅覺、視覺、聽覺、體感、觸覺等「五感」,看清毒品真相。全臺灣第一座「K他命氣味模擬器」帶領參觀者用鼻子認識毒品,一陣陣帶有K他命或大麻氣味的煙霧,勾起不少民眾好奇心,但也有人擔心地詢問「聞味道會上癮嗎?」直到志工解釋毒品氣味是由香精調配而成,才敢放心體驗。中信反毒特展為了讓社會大眾知道毒品的味道,特地拜託香水調香師出馬,在香精香料領域工作多年的調香師一開始不敢置信,也不肯輕易嘗試,直到被說服,知道能讓更多人警覺毒品的味道有助反毒,才首肯和專業醫師合作,歷經近四個月反覆實驗,終於成功調出「毒品味」。
除了氣味模擬器外,中信反毒特展也結合高科技實境模擬裝置,讓參觀者在螢幕上看見自己吸毒後憔悴枯槁的容貌轉變;「生命故事影像亭」則像為更生人和參觀者營造促膝長談的小房間,訴說一段段沉痛經歷;特展上還打造牢獄實境空間,將吸毒後深陷囹圄的無力感具象化,從「無感」到「五感」,拉近反毒教育與民眾間的距離。
希望 才是孩子該有的眼神
「如果能早一點看到這個展覽,或許我的兒子現在就不會這麼痛苦了。」 到新竹參觀反毒特展的林媽媽,掩不住內心的沉痛。林媽媽說,過去自己忙著工作,疏於照顧家庭,讀國中二年級的兒子因為好奇染上毒癮,導致膀胱受損,至今仍在接受治療,「毒品問題很嚴重,但願意面對的人很少,我身邊的朋友聽到毒品就不願意再往下聊了,所以剛開始我們能夠獲得的資訊很有限,請你們一定要到更多地方舉辦反毒教育展覽,讓更多人也能看見這麼珍貴的資訊。」
在臺灣其他角落,還有許多像林媽媽一樣憂心的家長,因此中國信託帶著反毒教育走進校園,透過3D電影巡迴車、反毒劇等活潑方式,讓孩子在歡笑聲中勇敢拒絕毒品。
反毒是一場漫長的戰爭,投入時很多人提醒會吃力不討好,但是在越了解其難度和嚴重性之後,就越是讓人膽戰心驚。美國總統尼克森1971年宣布發起「反毒戰爭」,投入人力財力不計其數;四十六年過去了,這場全球戰爭可謂一敗塗地,我們豈能置身事外?
一頁A4紙
改寫一所大學命運
從排名後段班,成立第一年錄取分數與東吳大學比肩;從即將關門的私校,一躍成為連續兩年辦學績效排名TOP20的大學。這所學校的故事,從一張A4紙開始說起!
2017年3月,印尼東爪哇高等經濟學院校長陸特菲(Dr.Lutfi)偕同三位校董參訪中信金融管理學院,聽取校長分享學校產學合作模式。東爪哇高等經濟學院為印尼高等教育認可委員會評鑑最高A級的大學,卻不遠千里越洋取經,想知道學校團隊如何改寫一所大學的命運。
一頁A4紙的辦學理念─「公益為先、助弱扶優」,深深打動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創辦人辜仲諒,支持中國信託集團投入大量資源,以培育未來國際金融家為辦學宗旨。
儘管一度被調侃把學校賣給財團,但外界口中的「財團」,為了辦好這所大學,打掉重練和時間賽跑。那時,距離開學只剩不到三個月,早就錯過大學聯招時間,只能獨立招生,中國信託上下總動員,有人出人、有力出力,中信金控總經理吳一揆等CEO級的高階主管,二話不說接任學校專業講師,產學合作加上首年優渥的獎助學金、主打績優生保障就業,第一年招收一百五十名新生,報名人數逾四百人,成績達國立大學錄取標準有七十六人,招生報到率100%,成為教育部高校轉型的「典範」教材。
不可能的人生有更多可能
臺日混血的岩原勇磨,就讀財經法律系二年級,母親在他兒時罹癌離開人世,靠著親戚資助一路念完國中,儘管考上高中,卻必須自立謀生而輟學,後來半工半讀才慢慢念完臺南一中夜間部。原以為大學也得課業和工作蠟燭兩頭燒,但學校提供「希望助學金」,給了岩原勇磨全力衝刺學業的力量。「我突然覺得人生多了很多可能,海外求學似乎不再是遙遠夢想。」
出身單親家庭的茜蘋,母親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擔心念大學會增添母親的負擔,茜蘋一度想放棄志趣、放棄前進金融業的夢想,直到一紙「希望助學金照亮你的人生」廣告,免除學雜費和補助生活費,茜蘋的人生,這才有了不同。
多年來關注偏鄉教育問題,辜仲諒創辦人感慨很多。從孤兒院出來的孩子,未來念大學失敗率幾乎是百分之百,秉持有能力的人可以做更多想法,慈善基金會提供「希望助學金」,從「Love for Kids」擴大到「Love for Youth」,讓有潛力弱勢青年透過教育圓夢,擁有改變人生的機會。
知識就是力量
幫助有潛力的弱勢學生擺脫貧窮世襲,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目標是每年培育一百名以上的國際金融家,也許十幾年後可以看到,中國信託的CEO、甚至國際性金融機構的高階主管,都是該校的畢業生。
從即將關門的私校,一躍成為連續兩年辦學績效排名TOP20的大學,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改寫臺灣高教轉型的歷史新頁。
以培育未來國際金融家為辦學宗旨,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以卓越的產學合作方案,讓莘莘學子勇敢築夢。
不忍孩子失望
守護國球捨我其誰
有「臺版甲子園」之稱的中信盃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場中燃燒著青春熱血的棒球魂!
一封簡訊、一絲捨不得,讓中國信託義無反顧投入國球推廣,創新「體育公益」也從這裡出發。幾年前經營困難的兄弟象棒球隊傳出解散消息,一群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長期扶助的偏鄉孩子,透過老師傳簡訊向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求救,孩子們說:「棒球就像是我們的父母,我們真的不能失去棒球,因為棒球已經成為大家生活中最大的慰藉,每天放學回家期待的就是看球賽轉播,希望兄弟象可以留下來,不要解散。」孩子們內心單純的盼望,讓人無比心疼,捨不得讓孩子失望的起心動念,辜仲諒董事長因而積極促成中國信託再度贊助職棒球隊,重新擁抱棒球,守護每個夢想,讓棒球不只是棒球。
愛接棒 揮出人生紅不讓
「教練,我想打棒球!」這是許多懷有棒球夢孩子共同的吶喊,想圓夢需要很多有心人伸出援手。懷抱著對棒球的熱愛,公車司機鄭新勇成了全馬祖孩子的棒球教練;基隆市東光國小教練陳俊光則把結婚基金用在孩子身上,當起新住民、弱勢及單親孩子的棒球爸爸;而這些「有心人」正是中國信託推動「愛接棒」計畫的重要盟友。
2016年「愛接棒」計畫扶助二十五支偏鄉與都市邊緣的少棒隊,提供穩定資源及專業棒球訓練,為孩子創造揮出人生紅不讓的機會。南投縣新街國小少棒隊過去因為學校資源有限,小選手只能睡在大禮堂的硬地板上,寒流來穿著外套鑽進睡袋,半夜上廁所就像酷刑,有一次全隊十八人超過一半感冒,掛著鼻水練球。2014年加入了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愛接棒」計畫,運用台灣彩券中獎人的愛心,為孩子們蓋了一間真正的宿舍,實現「睡好覺」的微小夢想,孩子們用「打好球」作為回報,2016年首次拿下中信盃少棒比賽冠軍,小球員自信地說:「以後我要打職棒!」
中信盃黑豹旗 燃燒青春棒球魂
除了扶植偏鄉少棒,中國信託也為熱愛棒球的高中生打造「臺版甲子園」─中信盃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不分級別、性別的單淘汰賽制,讓一般社團球員有機會和科班選手甚至國手對決,為自己的棒球魂拚搏激戰。
中國信託致力體育公益,一方面「向下扎根」,培育更多棒球新血,更要「向上結果」,幫助優秀選手站上國際舞臺。體育運動是一個公益平臺,透過企業的挹注、明星球員的模範,鼓勵孩子追求夢想及帶動社會的利他循環,更希望讓世界透過棒球看見臺灣。
2015年啟用的屏東中國信託公益園區,以設備完善的訓練基地,成為棒球運動向下扎根的堅實後盾。(上圖)
挺女力 看重選手自律
從直徑七公分的棒球到四公分的高爾夫球,為了夢想,不停轉動。一顆球讓他們有了生命目標,有了被人肯定的機會。成就女子高球好手站上國際舞臺的夢想,中國信託默默堅持了四十年,一顆球讓他們有了生命的目標,有了被肯定的機會。
每一個優秀的運動員,都是夢想的實踐者。在中國信託贊助的女子高爾夫選手盧曉晴身上,看到了最踏實的寫照,她十九歲隻身前往美國,四年一勝難求,二十四歲轉戰日本,前三年仍無斬獲。
「要放棄嗎?」
「高爾夫就是一個縮小版的人生,你千萬不能放棄得太早,因為什麼事情會發生還不一定。」盧曉晴知道打高爾夫是一場沉默的追逐,是一個人的孤獨運動,敵人最終只有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下去。2013年是盧曉晴職業生涯第八年,終於拿下首座冠軍,正因為盧曉晴能「堅持信仰」,才能站上國際舞臺「成就夢想」,每當她在JLPGA出賽時,「Teresa Lu」總能獲得熱烈掌聲,不少日本球迷說到這個臺灣女孩,都豎起大拇指稱讚。
「臺灣一姊」旅日高爾夫名將、中國信託贊助的高球選手盧曉晴,以卓越的運動家精神,鼓舞著許多人。
以山為家
扶持凝聚
南港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臺灣的「洛克斐勒中心」
每至歲末,南港中國信託金融園區的耶誕樹亮起七彩燈飾,廣場上特別架起的透明滑冰場也開始啟用。濃濃的節慶氣氛與孩子們歡樂嬉笑聲,讓人彷彿置身在紐約洛克斐勒中心廣場,卻怎麼也無法想像,十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漆黑惡臭、滿地都是肥料。
企業總部,是辜濓松先生心中所有中信人一起打拚而來的「家」,為了讓家人擁有更好的未來,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選擇在荒蕪之地上胼手開創!二十多年前選在「雜草比人還高」的信義區蓋起新的企業總部,沒想到啟用第一天,當時擔任副總經理的辜仲諒卻接獲消息,「同仁一早高高興興到新大樓上班,因為野狗狂吠而嚇得不敢進辦公室」,只好請警衛一邊趕狗一邊保護同仁。
中國信託建造新的企業總部,不論是信義區或南港區,進駐後脫胎換骨的發展,不得不佩服辜濓松和辜仲諒先生的魄力與遠見,更能深深感受兩人對中信大家庭真切的愛。為了家人,總不吝給予最好的一切,費時五年建造的中國信託金融園區,突破建築窠臼並結合傳統四合院空間配置,似「山」字形狀的三棟裙樓設計,蘊含著爸爸、媽媽與孩子緊密相連的家庭觀,同時也意味股東、客戶及員工相互扶持,不斷向創新格局邁進。開闊的園區中庭廣場,如同傳統院落裡的曬穀場,凝聚著所有家人。
雖然辜濓松先生未能親眼目睹中信人搬進新家,但在全新的企業總部裡,總是充滿著活力與歡笑,A棟一樓大廳裡「生聲不息」的大型數位藝術裝置,在更迭的四季中,不斷讓更多人親近臺灣原生動植物的獨特與優美。辜濓松先生想傳達的愛,在這個共享、共好的家,不曾止息。
永遠的點火人
1960年代,紐約華爾街天際線下,眾多夢想家爭先想要改變世界,當年臺灣出國留學生大多選擇留在國外工作與定居,辜濓松先生卻因為母親一句話:「現在的臺灣需要人才。」毅然放棄美國華爾街的工作,回到才正要發展資本市場、協助企業股票上市的臺灣,以自己的金融專業知識在臺灣證券交易所輔佐叔叔辜振甫先生,並於1966年共同籌建臺灣第一家證券承銷公司─中華證券投資公司。
為臺灣開創新局面,是辜濓松的內心呼喚。年輕的他雖然出身世家,但早期坎坷的命運帶給他一路的苦難與磨練,從美國回到臺灣,等待他的並不是一座豐盛的花園,而是一片待墾的荒地。從僅有的十九位員工出發,帶著雄心壯志,期待每一次舉足都能跨出前所未有的一步。
金融業是政府高度管制的行業。1971年改組為中國信託投資公司後,擔任總經理的辜濓松在重重困難和限制中,不斷突破與調整。他就像是先行者,帶著團隊一路創下各項里程碑:成立偉士牌車隊推廣業務,是臺灣第一家主動拜訪客戶的金融機構、推出全臺第一張信用卡、成立第一家銀行客服中心等等,在在為臺灣金融業的服務發展,樹立新的標竿。
憑藉這些傲人的成就,中國信託發展成為今日遍布全球各地、員工超過兩萬七千人的金融機構。當年召喚辜濓松回鄉那股濃烈熱情,時時提醒他要與眾不同,要突破大環境的侷限,創造自己不凡的價值與時代的意義。回首過往,不論那個階段,年輕的辜濓松、名門世家的辜濓松,乃至事業成功的辜濓松,大可選擇輕鬆過日,他卻選擇走一條艱難的道路,一意向前,讓中國信託從臺灣第一家信託投資公司於1992年改制為商業銀行,進而在2002年擴展成為金融控股公司,這股熱忱激勵整個團隊,甚至帶動臺灣金融產業之興革成長。
辜濓松更相信,能夠改變世界的,不只是營業數字。1985年帶領中國信託發起「點燃生命之火」愛心募款活動,這是臺灣第一個由民間企業為弱勢兒童發起的慈善勸募活動,三十多年來,持續點燃更多關懷社會的溫暖火光。
身為臺灣首位無任所大使,長年擔任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企業領袖代表,辜濓松多次陪同元首出訪,周旋於各國政要之間,協助拓展外交空間,他對臺灣這片土地的熱愛,一生為國家、社會和工商界、金融產業的卓著貢獻,備受各方讚揚與肯定。1971年,政府退出聯合國,外交戰場遭逢重大挫敗,面對險峻的國際環境,辜濓松挺身而出,以自己的時間、資源及國際人脈推動經貿外交,視維護臺灣國際地位為個人的使命,與經貿外交解下不解之緣,非凡的外交成就名留青史,受政府頒發「一等外交獎章」、「二等景星勳章」、「二等卿雲勳章」、「經濟專業獎章」等殊榮;在國際上先後榮獲宏都拉斯、巴拉圭、日本、美國艾森豪獎金會、亞太商工總會、斯洛伐克商工總會等各國政府及經貿組織頒贈無數勛章與殊榮,被譽為「拓展經貿外交的一雙隱形翅膀」,彰顯他不畏艱難的信念及勇於承擔社會責任的時代意義。
中國信託金控創辦人辜濓松的紀念銅像矗立於南港中國信託金融園區A棟一樓大廳。感念辜濓松創辦人一生貢獻,特別將12月6日他離開的日子定為中國信託週年紀念日。
謝謝每個為家打拚的人
因為數不清的感動與感謝,2016年度過五十歲生日,中國信託決定以不一樣的方式慶生。我們舉辦了Home Run Taiwan 環臺馬拉松,邀請社會各界共同參與,以日夜接力環臺路跑看故鄉,感受人民、土地之美,凝聚對臺灣的愛。1,000公里,連續200小時不斷電,中國信託再次與大家攜手寫下紀錄,一如過去五十年,中國信託的創新與堅持。
五十年來,中國信託歷經許多艱鉅的挑戰,這一路上因為有許多人的支持,才能踏穩腳步,在金融領域生根茁壯。特別要感謝同仁辛苦的打拚,不只是為了同仁自己的家,也為了中國信託這個大家庭,更是為了臺灣這片土地。每一位同仁淌下的汗水,匯聚成中國信託長久以來深植人心、相互扶持的「大家庭精神」,這份凝聚的感動,更進一步延伸為We are family的品牌精神,讓客戶感受到服務無微不至的用心。
We are family,不僅是企業的品牌精神,也是每一位中信人的信念,相信當我們能夠以愛家人的心來愛客戶、愛員工、愛股東,並由內而外,由小而大,真誠投入工作、投入家庭,本著共好的正面能量,把愛與關懷擴散到有需要的地方,進而影響更多人投入公益、回饋社會,一定能讓臺灣的未來更美好。
持續創新,打造全方位的國際金融服務平臺,除了營運績效與獲利表現逐年超越,中國信託更屢獲海內外大獎肯定,獲獎數連年破百並持續攀升。中國信託能有今日的規模,都要歸功於臺灣總體經濟的成長、社會大眾、所有客戶的信賴與支持,以及同仁們的無私付出。
身為臺灣金融業的領導品牌,中國信託有責任也會更努力,讓臺灣這個大家庭更美好,讓臺灣的金融業也能傲視國際。秉持「關心、專業、信賴」的品牌特質,中國信託將繼續往百年企業邁進,藉由社會回饋,創造企業永續價值,達成股東、客戶與社會三贏局面,創造更多微笑與感動。
只有愛 才能解決一切
十八年前,我擔任銀行總經理時,為了推動新銀行核心系統,帶領二十多位副總級以上主管到美國實地考察;為了導入財富管理業務,花了兩年時間赴國外取經、進行市場調查,並且籌組理財團隊,才讓中國信託取得臺灣第一張財富管理執照,這些努力讓中國信託成為全臺灣「經營績效最好的銀行」、「最賺錢的銀行」。但是有一天,一位客戶的聲音,卻像一記重錘敲在我胸口:「這家銀行很現實、銅臭味很重,只想著為公司及股東獲利。」
當時的企業視追求財務報表上的漂亮數字為天經地義,我心裡開始有個想法,要顛覆這種思維,要讓中國信託成為一家「愛心企業」。2004年我創立了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推動企業志工文化,2005年標下公益彩券發行權,而投標公益彩券的初衷,就是為了公益回饋,我堅持台灣彩券所賺的每一塊錢都要捐出去,這就是我們的承諾,讓台灣彩券成為弱勢族群手中「最重要的一個釣魚竿」。
有這樣的想法,是受到我阿嬤熱心公益,扶助弱勢的影響,還有父親和母親的身教言教,我常想,總是因為先人的啟蒙播種,後代子孫才有能力傳承,並發揚光大。四年前就在我們全心投入偏鄉孩童的扶助時,傳出職棒兄弟隊將解散的消息,其實,早在1996年,我們就贊助職棒運動,成立中信鯨棒球隊,但因為打假球案嚴重衝擊到企業形象,只好喊停,但是我沒有停下來的是,對於基層棒球的支持。我發現越是偏鄉物質缺乏地區的孩童,越是把棒球當成未來的夢想和希望,所以就在臺灣職棒眼看要吹起熄燈號時,我收到無數孩子透過教練和老師傳的簡訊,提到棒球是他們生活中的唯一寄託,我們何忍小朋友的希望與夢想就此幻滅!所以又積極奔走,促成中國信託再次贊助職棒,而且由下而上成立「愛接棒」少棒、青少棒聯盟,舉辦「臺灣甲子園」黑豹旗,贊助臺中運動家成棒隊,打造出一張完整的棒球運動拼圖。至少現在我可以自豪的說,愛打棒球的孩子,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看得見自己的未來在那裡。
我知道單靠一群人或一家企業要改變社會是非常困難的,但如果中國信託帶頭做起,再影響更多有志之士一起加入,這股力量一定可以改變臺灣,讓這片土地變得更好。十八年前,我這麼想著,啟動了這具公益引擎;十八年後,我認為我們真的有改變了!
是什麼原因,讓中國信託持續堅持下去?因為投入慈善公益之後,看見了許多幕後英雄為臺灣這片土地努力奉獻,讓我們大受感動與激勵。我們在全臺灣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不論是「信扶專案」的志工和專家顧問、「愛接棒」的棒球教練、校長與老師們,或全臺二十個偏鄉社區「臺灣夢」計畫在地的鄉親父老,我們很幸運和他們一起為臺灣付出。我想對這些夥伴說:「你們都是臺灣弱勢孩子的家人!你們都是臺灣的英雄!」
臺灣是一個非常可愛、充滿愛心的地方。我想許下更多的願望,願中國信託更有力量堅持下去,扛起更多社會責任,投入社會迫切需要卻不被重視的地方,燃起人人心中的生命之火,扭轉弱勢家庭與孩子的未來,點亮他們的希望,最終啟動「愛的循環」。我們會繼續努力,讓生命影響生命,我相信,只有愛,才能解決一切問題。
綠背心
愛的能量
愛心志工「綠背心」
擁有什麼樣的能量?穿上它就知道!
每至歲末年終,總能見到中國信託愛心志工穿梭街頭,為「點燃生命之火」募款。還記得當年第一次在街頭向外國人募得第一筆款項,中國信託投信董事長陳國世說:「只要穿上綠背心參與過愛心志工活動,自然就產生一種力量,讓人想要繼續投入!」
看見不同的世界
「綠背心」說不出的能量,源自於中信志工們看見與感受到不同的世界。已持續加入志工服務十二年的王惠卿說,「我們付出的只是陪伴,卻從孩子們身上學到更多!」陪伴北區兒童之家國小孩童進行課業輔導,她發現許多孩子比一般人更早接觸人生的不圓滿,「但在孩子身上,我看到生命的韌性!」一度罹癌的惠卿,在暫離工作崗位的治療期間,對孩子的關心不曾間斷,持續透過電子郵 件了解近況。終於,在同事與志工夥伴的支持鼓勵下,戰勝病魔,重回志工行列。
「擔任志工讓我感受人生是快樂與充實的,更體認到:愛,就是分享!」同樣是課輔志工的林玟含,在長達六年陪伴過程中,最感動的是看到了孩子的成長與改變。最支持她投入志工的父親日前離世,玟含難掩傷痛,更深刻體會家人關愛的可貴。已為人母的她希望將這份母愛分享給更多「中國信託的孩子」,積極參與美語志工與理財志工行列,希望能帶給孩子更多幫助。
理財志工 驚覺一、兩塊錢也很重要
因為擔任理財志工,黎祐任有了不一樣的金錢價值觀。身為理專的他,工作上經手金額多是數百萬元、數千萬元。過去,他對這些數字並沒有特別感受,「走過臺灣偏鄉,我才發現對許多人來說,一、兩塊錢都很重要。」驚覺臺灣社會的真實樣貌是許多人每天仍為一、兩百元而努力著。「若沒有改變眼界,就不會想要奉獻、回饋。」祐任希望能藉由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培養一顆顆種子,讓更多偏鄉家庭遠離飢餓與貧窮。
將一次次發自內心的真誠關懷付諸行動,內化成中國信託重要的文化價值觀。不管是否穿上志工的「綠背心」,中信人總會自然而然伸出雪中送炭的雙手。讓愛,因分享而流動、循環,綻放了更多生命的光與熱。
「綠背心」象徵著中國信託重要的文化價值觀,將一個個發自內心的真誠關懷付諸行動。
「綠背心穿上了,你就不會想脫下!」陳國世董事長自從參與志工活動,一直樂在其中。
理財志工黎祐任(後排右一)與夥伴一起來到偏鄉,和關西國小少棒隊員們分享正確的理財觀。
課輔志工王惠卿在陪伴小朋友們的過程中,感受到生命堅強的韌性。
我們在乎的土地、人與事
崇尚的
價值
關心那些和我們沒有關係的人,
正是We are family的精神所在。
中國信託50週年,
我們記錄了一群懷抱信念,
守護這種價值的人。
感謝像他們一樣,用心讓這片土地更美好的人。
奉獻
滿詠萱
不會說中文,身高太矮幾乎踩不到油門,
這位菲律賓修女卻變成飛車手,
在臺灣一待29年;
因為愛,就是最好的語言。
滿詠萱 臺灣第十七屆醫療奉獻獎得主,1959年生於菲律賓,聖奧斯汀大學畢業,曾任藥劑師,日後發願為修女,1988年來到臺灣嘉義,現服務於朴子市,天主教敏道家園。
1988年,一句中文也不懂的菲律賓籍修女滿詠萱,循著天主與教會的旨意來到臺灣嘉義縣東石鄉下的聖心教養院,她面對著近百位行動不便、甚至無法自主、無法溝通的極重度身障孩童時,曾軟弱在夜深人靜的暗處,偷偷哭泣,求主能幫助她。那年她二十九歲。
身高不到一百五十公分的她,2010年後奉派至敏道家園服務。不僅拿到臺灣駕照,對當地巷弄更是熟門熟路,因為她常要在最短時間內,將病危的孩子們送去急診。
中文或是簡單的閩南語對她來說,已溝通無礙,那些無法言語的孩子們,跟她是眼神的交會、心電的感應。滿修女已經不再哭泣,因為這些孩子都是她的心肝寶貝。教養院的院生們大多早逝,在這二十九年間過世的每位院生,滿修女都親自在太平間為他們擦拭清潔身體、整理遺容、祝禱祈福。
人總有虛累時,她會走近神父(當年帶領修女們一起服務的蒲敏道神父,已逝)的床前,靠著整理棉鋪,也重新整理自己的勇氣,帶著飽滿精神再向前走。
在聖堂禱告是她每天都要做的,這裡是肅穆的,但也是讓她喜樂的。
問滿修女退休時,要不要回菲律賓老家?她原本笑笑地說,修女的服務地點都要聽從修女會的分派。但她隨即正色地說:「你可以叫我的人離開臺灣,卻沒辦法踢走在我心中的臺灣。」
土地關懷
黃聲遠、田中央工作群
深耕宜蘭,
在國際間一直受到矚目而屢獲建築大獎;
黃聲遠認為,
如果每一個人都決心而且能夠在小地方、
小事情上自由做出貢獻,
加起來的力量就會強大的不得了!
黃聲遠 東海大學建築學士,耶魯大學建築碩士,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在宜蘭完成「維管束計劃」、羅東文化工場、津梅棧道等作品,改變了宜蘭的建築風貌。
走進事務所,如果不是看到大桌上的模型,很難想像這裡是建築設計公司。因為每個人的工作、活動空間都是共有的,連吃午飯都是在陽臺上共餐。
此時一位穿著背心、腳趿拖鞋的人走進來,沒有人跟他打招呼,似乎他就如此自然地應該要出現。他,是黃聲遠,田中央事務所負責人。
「你覺得你是不是宜蘭人?」
臺北出生長大,回國後在宜蘭落地生根二十多年,做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建築作品。黃聲遠有點驚訝這個疑問,他苦笑說:「剛來到宜蘭時這是一個困擾,有特定的人會用這個來攻擊我們這群很喜歡宜蘭的人,本來有點傷心,但日子過久,宜蘭不宜蘭人早就忘記了。」
和同事討論宜蘭未來的環境規劃時,黃聲遠表情嚴肅,他覺得很多人不管到那裡做事,常會將學到的東西變成經驗而覺得有收穫,但如果只是這樣,就會待在舊思維中。
「每個人都應該相信自己能隨時在小地方自由自在地做出貢獻,不忘記讓別人更好,加起來就會強大的不得了。」
黃聲遠感謝宜蘭努力保持了自由,沒有甚麼限制,珍惜身邊精采的人,在生活裡互相影響, 「看看這裡還缺什麼,我們團隊還能做些什麼?」黃聲遠說不會離開這裡,「是不是宜蘭人?如果我們的團隊還在想這個問題,就真的對不起宜蘭了。」
動物關懷
林文鮮
剛從被遺棄的地獄救回來,
小狗們拖著輪子向前奔跑;
負債累累的復健科醫師領頭,
這是一條辛苦漫長但溫暖的路。
林文鮮 復健科醫師,白天醫人、晚上照護狗兒,與先生劉永慶「慶哥」,成立「台灣同伴動物扶助協會」,希望集合眾人力量,共同守護犬山居。
癱瘓動物送到醫院時,幾乎都「被建議」安樂死。身為「人類」復健科醫師的林文鮮卻不這樣想,她認為,「先從醫護的角度來照顧牠們吧!」
走進犬山居,偌大的庭院中,工作人員忙著餵食、安撫上百隻「行動不便」的汪星人,勤用清水沖洗牠們失禁的排泄物。
林文鮮從小就愛動物,與狗一起長大。
十三年前看到懷孕的狗媽媽帶著成群幼犬在郊區流浪,促使她開始動心收容幫助流浪犬,「狗狗很努力在求生存,但人類不會知道牠們的苦難,我就開始想要怎麼幫助牠們。」她花了三年的時間找到臺中郊區的山上,蓋起犬山居,積極救援照護因癱瘓被遺棄的犬隻。
當第一隻癱瘓狗被照顧到可以開始走路,林文鮮和工作人員都得到很大的鼓舞。「救人與救狗,對我來說都一樣,用照顧癱瘓病人的經驗來照顧狗,反思人與人、人與狗互動的醫病關係。如果真要有所比較,我對病人是理性的,對病狗多了許多情感。」林文鮮說。
治療過程中,也讓一些因被主人遺棄而自我封閉的毛小孩重拾對人的情感與信心。看到狗兒蹣跚地爬過來撒嬌,林文鮮有感而發,「狗兒是我們家人,安樂死不該是癱病狗兒唯一的選擇,我們可以陪伴照顧牠們有尊嚴地走到終老。」
凝聚
東河國小拔河隊
連續四年以小博大,拿下全國冠軍。
偏鄉的孩子沒有資源,想要出去看世界,
就要緊緊握著這條繩子。
苗栗縣南庄鄉東河國小,全校師生不到一百人,成立拔河隊十年,卻締造連續四屆全國冠軍,並受邀赴日本參加青少年錦標賽。
偏遠靜謐的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內,一所人數不足六十人的小學,有一群身材不高卻精瘦結實的小朋友,輪流蹲跳拉筋、跑步暖身,認真地訓練體能。
拔河隊教練林宗凱觀察,偏鄉學生不易在課業上得到成就感,因此成立拔河隊,期盼透過運動賽事,刺激孩子學習動能。
缺乏資金和裝備,林宗凱借來第一條拔河繩,擔起教練之責,身兼老師、司機、保母,課餘練習後還得摸黑開車送孩子回到山區部落。雖然很累,但他相信,「環境越是困難,越要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方向,他的人生就有機會是彩色的。」
教練辛苦,孩子也不輕鬆,長期握繩苦練,手心破皮流血結痂,直至長滿粗繭。但憑藉扎實訓練,多次擊敗體型、資源占盡優勢的對手,締造連續四屆全國冠軍的奇蹟,並受邀出國比賽,孩子們也在征途中走出部落,看見世界。
全世界所有的運動,都是前進以求獲勝,唯有拔河不但得「向後退」,而且還要同心同力,不看個人,才能贏得勝利。
孩子們有意見不同時,林宗凱會「處罰大家」,背著重二十到三十公斤、長達三十三點五公尺的拔河繩,在部落裡面跑步。如果沒有齊心分攤重量、速度均一,會越跑越累,此時孩子們學會,必須團結一心,再不愉快都要冷靜下來。
教練渴望拉拔一群孩子的未來潛能,孩子們認真拉拔的則是人生勝負的機會,氣勢卻能延伸到部落,讓原本資源缺乏的偏鄉,增添無限可能的自信。
自我挑戰
莊雅菁
只有一隻手,如何彈吉他?
失去雙腳,想要奔跑怎麼辦?
鋼鐵女孩想要的,一定會去完成它!
莊雅菁 1993年出生,2007年發生車禍,四肢剩下右手,憑著意志力重新站起,2016年開始,以「刀鋒跑鞋」,重新站上跑道。
十年前,有位十四歲少女,在車禍中被火紋身,嚴重毀容,視聽力受損,左手與雙腳截肢。歷經八次顱顏重建、二十幾次整形、清創、植皮、換藥的撕裂痛楚;八年後再度能走能跑,讓這個現年二十四歲的莊雅菁,蛻變為生命鬥士「鋼鐵女孩」。
坐了四年輪椅,又逢母親罹癌,莊雅菁迫切地想要站起來。她裝義肢走出家門,陪母親逛市場,不再躲避旁人好奇眼光,甚至重新開始「想要很多很多」:想要跑步、想要爬山、想要彈吉他。當四肢只剩下一隻右手,當生命退無可退,她卻油然而生一股豪氣:「我想要做的,我一定會去完成它!」
想彈吉他卻只有右手,義肢公司為她做出像是虎克船長的左手鉤狀義肢,讓她可以用右手壓弦、左手義肢撥弦。想要跑步,但截肢者每跑一步所花的力氣,要比健全人士多30%。為此特別訂做南非截肢短跑選手皮斯托利斯的「刀鋒跑鞋」。
當她踏進田徑場,在訓練員攙扶下邁開第一步、再一步、又一步,最終放手自己拿捏平衡,一步步往前小跑而去。她說:「八年了,第一次站在跑道上,從沒想過還可以回到操場上。」
涅盤重生的確痛苦,然而這個鋼鐵女孩緊抓著自由堅強的意志,她說:「我可以,你們也可以,當我接納自己的殘缺後才知道,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親情
李孟晉
女兒想要像其他人一樣出去玩,但她辦不到
沒關係!我來當她的雙腳。
李孟晉 職業軍人退伍,目前是幼稚園交通車駕駛,單親撫養三女,與罹患腦性麻痺的長女,慈耘已參加二十場,以上的路跑活動。
「慈耘不是負擔,她是我的貴人!」李孟晉推著坐在輪椅上的長女慈耘到處參加馬拉松,曾經失去人生目標的他,為了女兒,重新穿上跑鞋。
熬過多年軍旅生涯,李孟晉長年錯失與親人相處的時光,退伍驀然回首,幾乎忘了該怎麼當好「父親」的角色。
慈耘腦性麻痺不良於行,目光卻常望向窗外。看見女兒的渴慕眼神,徘徊在李孟晉心底的失落和不安,都成了愧疚。「她不能自己走出去,我帶她去。」
李孟晉彎腰屈膝,細心為慈耘穿上鞋襪、套上背心、戴上帽子、抱上輪椅,推著她在居家附近巷弄慢跑,逐漸擴展到鄉鎮道路,甚至開始參加路跑活動。運動健身只是附加價值,最主要目的是帶著慈耘看世界,「妳是我的女兒,我是妳的手腳。」
參加逾二十場路跑活動,從五公里、半馬到全馬,背倚著父親踏實的步履,坐在輪椅上的慈耘笑容變多了,不時轉身呼喊,回應路旁的加油聲,李孟晉笑說:「現在跑太短、太少,慈耘還會不高興,甚至跑太慢都不行。」
李孟晉父女頸脖上掛滿各種獎章,記載了他們的路跑歷程,看著女兒沐浴在陽光下的燦爛笑容,這才是他一路跑來最驕傲的勛章。不只是路跑,人生也是。為了這抹笑容,李孟晉不斷督促自己,跑遠一點、更遠一點,因為他知道:「我活得越久,對她就越有保障。」
發行人 顏文隆
總編輯 高人傑
主 編 林永勝
編輯團隊 中國信託銀行公共關係暨公益推展處
企劃執行 集智館文化有限公司
影像執行 林佩瑾、許佳登、卓郁舜、陳漢臣、何春儀、歐陽佩欣、張大魯、李如松、和久室國際製作
聯絡電話 886-2-3327-7777
服務地址 臺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68號
總經銷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聯絡電話 886-2-2306-6842
服務地址 桃園市龜山區萬壽路二段351號
ISBN 978-957-43-4818-3
版權所有 翻印必究